这意味着,最初被用于量产车的钠离子电池可能不会完全抛弃对锂的使用,而是二者混合使用。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的一位高管称,钠离子电池有望在电动车上搭载,这似乎是该动力电池巨头的人士首次公开提及该新型电池在乘用车上的使用前景。
至于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钠离子电池普遍可以满足续航400公里以下的车型的需求,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在今日举行的一个钠离子电池相关的论坛上称。
宁德时代通过它首创的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实现了钠离子和锂离子的混合使用,让它们优势互补,从而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黄起森称。
这种方法使钠离子电池有望支持电动车型实现高达500公里的续航,他称,,该续航的车型占据了65%的市场份额,意味着钠离子电池的使用前景很广阔。
宁德时代在2021年7月29日发布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称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160Wh/kg,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
该公司当时称,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但它在低温性能和快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高寒地区高功率应用场景。
宁德时代的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将突破200Wh/kg,它在去年表示,,该公司已经开始进行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布局,计划于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宁德时代在当时简短的发布会上没有提及钠离子电池可能的使用领域,不过行业人士及分析师普遍认为,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低,可能将主要用于储能及两轮车领域。
钠离子电池取代锂离子电池的可能性较小,两者将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应用需求,但未来有望替代铅酸电池,国信证券在去年7月底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称。
钠离子电池适合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但对成本敏感的领域,主要将用于储能领域及两轮车领域,该团队称。
它还可以被用在包括中低续航的电动汽车、数据中心、备用电源、基站电源、储能、工程机械、工业车辆、智能电网领域,缓解锂资源短缺引发的储能电池发展受限问题,该报告称。
11月22日, 晚点报道称,比亚迪计划于 2023 年第二季度量产钠离子电池,他们将被搭载于秦 EV、海豚及新车型海鸥中,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个将钠离子电池装上汽车的公司。
比亚迪旗下动力电池部门弗迪电池负责该钠离子电池的研发、量产,目前该电池处于样品验证阶段,据该报道。
秦 EV 和海豚均是售价为10 万元-15 万元的纯电动车型,比亚迪明年推出的海鸥是一款售价为8万元-10 万元的 A0 级小型轿车,该报道称。
这是我们首次看到钠离子电池将被用于乘用车的报道,不过比亚迪随后回应称,这是不实消息,但没有提供更多细节。
回到宁德时代,黄起森透露的提高能量密度的方法有点类似于蔚来去年发布的75-kWh混合电池包。
这或许意味着,最初被用于量产车的钠离子电池可能不会完全抛弃对锂的使用,尽管这的确将有助于让电池减少对这种价格越来越贵的金属的依赖。
2021年9月23日,蔚来正式宣布推出75-kWh标准续航版混合电池包,是常见的三元锂电池电芯与磷酸铁锂(LFP)电芯的混合体,让蔚来成为首家在其电池包中同时使用三元材料以及磷酸铁锂材料的电动车企。
在今日的钠离子电池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表示,随着产业链的完善,技术成熟度的提高和规模效应,钠离子电池的成本有望比LFP电池低20%以上。
锂电池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二次电池,但是由于锂资源有限,不能同时满足电动汽车和电能存储的需求,因此钠离子电池必将成为下一代低速电动车辆和储能的电池,陈立泉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