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采埃孚首次在亚太区斩获线控转向业务合作,该技术对于自动驾驶至关重要。

蔚来、采埃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线控转向领域合作-电动先风

蔚来与德国科技巨头采埃孚集团在10月11日在在德国慕尼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线控转向产品在内的领域展开合作,据后者的一份新闻稿。

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采埃孚首次在亚太区斩获线控转向业务合作,双方致力于共同推动自动驾驶和电动化等诸多领域的变革与发展,该新闻稿称。

采埃孚集团董事柯皓哲(Dr. Holger Klein),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出席签约仪式。蔚来供应链发展助理副总裁潘昱与采埃孚集团乘用车底盘技术负责人、执行副总裁彼得·霍得曼博士(Dr. Peter Holdmann)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蔚来、采埃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线控转向领域合作-电动先风

(李斌(左)与柯皓哲(右)在蔚来ET7电动车前合影。)

双方将建立即时信息共享机制,深化沟通渠道,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共同设定行业领先的工艺和质量标准。同时,双方计划在品牌推广、产品营销、技术提升、质量培育、客户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

柯皓哲称:“采埃孚全新的线控转向系统是市场领先的尖端技术,蔚来是中国汽车行业中积极开展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车企全球化发展的领军企业,我们非常高兴与蔚来开展紧密合作。”

采埃孚集团主动安全技术事业部执行副总裁克里斯托夫·马纳特(Christophe Marnat)说,随着汽车电动化、自动化和软件化的不断发展,采埃孚凭借业界全面的线控技术,在全球所有的主要市场均获得了量产线控转向系统的订单,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

作为背景,线控转向允许方向盘和车轮完全解耦,是线控底盘的重要组成,负责整个车辆的横向控制。

作为重要的汽车智能化核心技术,线控转向不仅对实现高阶自动驾驶是必要的,也将赋予智能座舱设计更大的想象空间。

线控转向近些年才兴起,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放开该技术被用于量产车的限制,不过中国尚未如此。

1月生效的中国的转向标准GB 17675-2021解除了以往对转向系统方向盘和车轮物理解耦的限制。但是,关于线控转向量产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仍然缺失。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线控转向工作组在首次会议上宣布,将启动关于该技术的国家标准的制定,蔚来、集度、吉利领导该努力。

在国际市场,采埃孚是线控转向领域的主要玩家之一,已与多家欧美主要汽车制造商签订合同并计划在全球主要市场量产线控转向系统。

该德国科技巨头自1981年进入中国市场,已在20多个城市布局了近50家生产企业、四家研发中心、近240个售后服务网点,中国员工人数约2万人。

以中国为主体的亚太区销售额占采埃孚全球销售额约25%,它在中国的市场销售额已达70亿欧元,占全球销售约20%。

作者 Zhangjw

电动车时代的记录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